处理器厂商美商超微(AMD)执行长苏姿丰(Lisa Su)在美西时间8日正式发表第二代EPYC服务器处理器,是业界首款采用7纳米打造的服务器处理器。苏姿丰表示,超微仍会与台积电等晶圆代工厂合作持续进行制程微缩,摩尔定律仍然有效,只是推进的速度变慢。

苏姿丰强调,要在制程微缩时获得效能提升,可以透过创新芯片架构、异质整合平台、小芯片(Chiplet)系统级封装等创新方法来达到目标。根据超微提供资料,7纳米Zen 2架构每执行绪能较14纳米Zen架构高出32%,其中增加幅度的60%来自于架构创新带来的每时脉周期(IPC)提升,另外40%则来自于提高运算时脉及采用7纳米制程。

摩尔定律是否已经失效,是这几年半导体产业最常被提及的议题。然而2004年90纳米推出之后,历经65纳米、45纳米等制程微缩,至2012年的22纳米为止,仍然符合摩尔定律。但22纳米到2015年进入14纳米,至今再进入10纳米或7纳米,摩尔定律的推进已经明显放慢。

但制程微缩却让半导体生产成本大幅增加,以250平方公厘(mm2)的芯片来看每mm2的成本变化,若以45纳米为基准的1,7纳米的每mm2成本已接近增加4倍,而若再微缩进入5纳米,每mm2成本将增加5倍。然而理论上制程微缩应可让芯片尺寸缩小,但因为功能整合原因,不论是处理器或绘图芯片,制程持续微缩反而看到芯片尺寸持续变大。

在此一情况下,摩尔定律的推进能够带来效益提升自然受到限制。苏姿丰认为,创新芯片架构、异质整合平台、小芯片系统级封装等创新方法,就可以在制程微缩情况下,带来更多的效能提升或是功耗降低。

以超微第二代EPYC服务器处理器来看,采用Zen 2创新架构并搭配7纳米制程,再以小芯片方式将I/O芯片组等异质芯片整合在同一封装中,可达到最高64核心的单芯片。至于异质芯片之间则透过Infinity Fabric芯片互连技术及PCIe Gen 4高速汇流排传输协定,确保处理器及系统本身可达到更高运算效能目标。